cover_image

席居文化丨第一个造出凉席的古人,一定在仲夏之夜被街坊当成了英雄。

中纺协家居夏凉用品分会
2024年04月17日 00:22

即便是在空调非常普及的今天,但在中国很多地方,过夏天还依然是凉席+风扇的标配,虽然这种场景或许只是停留在一些人的回忆里了,却并不妨碍很多人依然热衷凉席。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自认为夏天开着空调盖棉被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但也只是依仗年轻时活力四射的身体。很多中老年人已经吹不得空调了,其中一个原因或许就是年轻时肆意挥霍健康付出的代价吧。

不是空调开不起,而是凉席更有性价比。

没有空调的古代,第一个造出凉席的古人,一定在仲夏之夜被街坊当成了英雄。

图片

如果去网上搜索“凉席”是谁发明的,总是会搜出一个叫“姚焕奎”的名字,而他的背景却只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个人生于何时,与席有怎样的渊源。这大抵应该是一个传说了吧。

而更加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说夏天睡凉席是跟福禄寿喜财五福神仙有关,神仙下凡赐福要找有席的人家落脚,家里有席,席到喜来,席子席子,喜得贵子......所以中国人家家备席,结婚备席,出门还要卷个铺盖席代表自己的一席之地。

2016年,《科学报告》杂志刊登了一篇报道,详细记录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有准确鉴定和测年的编织品。它的出土地是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属河姆渡文化体系,2004年开始发掘至今已经15年,考古团队曾在遗址中鉴定出有茶树根,证明河姆渡人也种过茶树。

图片

考古现场发现的席子

这是一片芦苇席,经测年显示有大约7000年的历史,距今6645年到6775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比钱山漾遗址的丝织品遗存(中国最早的丝绸遗存),还早了至少1000年以上。

所以迄今为止应该说最早造出席子的是河姆渡人,但它还无法称之为我们广义概念的凉席,仅仅叫做“席子”。

当时据凤凰网报道,该篇报道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张健平带团队用了一年左右时间,研究了席子残片中的植硅体和细胞形态,与我国编织技艺中常用的材料——芦苇、竹子、蒲草作对比,发现参数与特征都和现代芦苇一致,证明了席子极有可能是由芦苇的茎秆编织做成。

图片

传统编席的工艺图

科学团队通过席子表面附着物分析,没有发现粮食残留,席子出土时是片状的,所以推测应该是铺地上的席子,或者是造房子时挂的帘子。

现代的席,更多的是坐卧纳凉使用,见于床、沙发、椅榻。而古代的席,虽然主要用途也是坐卧,但却承载一年四季纳凉和取暖之用,另外也会作为家具及日常使用,比如席箔,是用高粱秆或芦苇加工编织而成,可做床垫,也可用于搭设席棚。

考古队挖掘出的古人使用最早的席子,那么它的用处是我们认知中的凉席吗?

凳子茶几这些坐具发明之前,人们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席子上度过的,从奴隶社会后期起,席子主要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坐具,分为"筵"和"席"两种,"筵"是以蒲草或苇子编织,面积相对大,"席"的材料要精细些,面积相对小。材料上来说,基本都是蒲草或芦苇。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时,产生较奢侈的工艺,“以象牙为簟”,汉武帝曾命人打造象牙制的席子博取妃子欢心。

在《魏书》中还有“务献七宝床、象牙席”的记载,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凉席由于在材料上不同,逐渐演化出功能和价值的不同,来体现人的身份地位。

图片

北京故宫内收藏的象牙席

古时,凉席不是一开始就流行于普通百姓家里。

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铺席的规矩非常讲究,从天子、诸侯、士大夫及老百姓都有严格规定,宋国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他在《非攻》 论述了自己“非战”的观点,同时有个墨子止楚攻宋的小典故。

墨子为了阻止强大的楚国攻打弱小贫困的宋国,他不远千里,穿着破草鞋,带着窝窝头,亲自去楚国劝说为楚国制造先进武器云梯的公输般,和一心发兵攻打宋国的楚王。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一个大夫,竟然坐的是破洞席子,这个生活细节在文献记载里,目的为的是体现墨子的不容易。同时“大夫坐破洞席子”这样一个细节,相对体现了在当时的反常。

图片

后来,席子分为了“席”和“簟(diàn)”,有的席在冬天用来保暖,制作材料无非是蒲草、芦苇,质地温和柔弱;而簟是夏天用的,也称夏簟,质地清凉,只有竹蔑是用来制作簟的材料,也是古时最高档的材料之一。夏簟以寝具多见,先秦时期通常是收敛君王才能用的。《席赋》中云:“席为冬设,簟为夏施。

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吴都赋》中提到“桃笙象簟,韬于筒中”,指的是桃笙编成席,象牙装饰席,再收藏在筒中。可见人们对手工艺品的制作要求,不仅只是功能,还要求美观精致。

苏东坡的《南乡子》中记载:“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意思是说,簟席生凉,碧纱橱帐,白日里闲眠醒来,枕边轻风拂过。躺在床上听闻向晚的衙门里没什么公事,慢慢地,把床头的几卷书给看完了。

图片

苏东坡画像中正坐在席子上

唐宋时期明确有了凉席的功能概念,当时在夏天铺设凉席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凉席的制作选材也更多的考虑了实用性。

夏簟在宋元时大受欢迎,人们都将他称为“凉簟”,到了这里,凉席已经有了一个准确的发展方向。

当时出现了两个爆款,一种叫“桃笙”,是阆中山的桃笙竹篾,阆中是今四川地区,桃笙竹篾也就是桃枝竹所编的席子。

时至今日,凉席材质已经多元化,从传统竹席草席向软凉席发展趋势愈演愈烈。各种新材料在凉席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虽然现在很多人过夏天把生命交给了空调,但长时间的处在空调房间里绝对是会适得其反,夏天适当出汗排毒,才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防止因为炎热干燥上火。

夏天的快乐,

只有睡席的人懂。


结束


推·荐·阅·读

图片

2024中国国际家居夏凉用品供应链博览会·宁波展定档

图片

《抗菌凉席》《乳胶凉席》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

图片

中纺协夏凉分会二届三次理事会议在安吉召开

图片

一篇文章看懂不同材质的凉席该使用哪种执行标准

图片常见的几种凉席的清洗收纳方式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纺协家居夏凉用品分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