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市场调研 | 2022年度浙江夏凉产业集群现状调研分析

中纺协夏凉分会 中纺协家居夏凉用品分会
2023年02月23日 02:54

调研时间:

2022年年7月-8月

调研地区:

“中国竹凉席之都”安吉、“中国编织凉席之都”台州、“中国凉席品牌之都”宁波、童席凉枕小件产业集群东阳等

调研方式:

实地调研、走访面谈

调研目的:

1.了解新冠疫情下夏凉产业集群的现状;

2.了解夏凉企业的诉求。

3.分析席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方案

调研企业:

安吉县叶峰竹制品厂、浙江安吉席饰多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浙江茂林竹木工艺有限公司、安吉德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台州市丝丝美席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家春萩居室用品有限公司、台州兴欣席业有限公司、台州市百丽丝席业有限公司、台州市亚滕席业有限公司、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宁波开诚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华业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东阳市蝶飞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东阳市南马灿灿草制品工艺厂、东阳市南马海之蓝床上用品厂、东阳市南马伟富竹席厂等。

调研分析:

        2022年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各种凉席市场份额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1.消费者夏日睡席意识淡薄。生活水平提高,空调普及,传统竹、草凉席使用率大幅降低,新产品的宣传普及欠缺,造成消费者抛弃传统凉席,对新材料凉席缺乏认知;
2.产品多元化、渠道多样化,分化了夏凉产业集群的份额。凉席产品的材质由传统的竹、藤、草发展成为冰丝、乳胶、麻布、竹纤维、牛皮等各种材质并存的局面。凉席家纺化态势愈演愈烈,软席成为主流,如南通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生产的家纺类席品在电商、直播渠道异军突起,规模日益变大。
凉席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浙江各产业集群现状如下:

图片

安吉——竹席萎缩,冰丝藤席与台州博弈

安吉作为两山理论发祥地,素有“中国竹乡”的美誉,竹业、椅业、茶业、席业、旅游等产业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吉又是“中国竹凉席之都”,全国市场90%以上竹凉席产品来自安吉,是全国最大的竹席生产基地,安吉的竹席生产企业与配套上下游企业鼎峰时期达两千余家,产值60多亿元。安吉五福楚墓出土过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竹席,更是奠定了安吉竹席的历史文化地位。
竹席作为中国传统的夏凉用品,是一种自然环保的绿色家居产品。近几年来,随着空调的日益普及,竹席自身硬、凉的特点不适合在空调房间使用,消费者领域的竹席使用率越来越低,份额逐年萎缩,一度造成整个产业集群的衰落。据不完全统计,安吉竹席企业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约60-70%的企业倒闭或转行,存续企业的竹席生产量明显萎缩,竹席所占份额不足一半,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竹席企业被迫缩减竹席产量,增加冰丝席、藤席、凉感席等软席产品的份额,因与台州产业集群的主打产品一致,产生了两个产业集群市场竞争的态势。
安吉作为中国凉席最早的交易型产业集群之一,每年依然有大批采购商前往采购,即使竹席份额萎缩,但交易热度依然存在,所以安吉的竹席企业顺应趋势,产品多元化发展,与台州形成一定的内部竞争关系。安吉产业集群面临如何由单一的竹席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成为中国席产业的生产、贸易、发展中心。
图片

台州——冰丝席红海,功能席品流行

台州是中国编织凉席之都,制席历史由来已久。数百年前,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的村民们将海涂边上生长的蒲草制成草席。改革开放以来,草席渐渐被竹凉席取代,竹席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但台州不产竹子,要做竹凉席,需要从其他地区购买竹丝原料。由于竹子本身质量重,成本和运输是个大问题。对此,台州本地企业不断进行工艺革新,把天然藤草按照造纸流程做成再生纤维“纸”丝,加工成席,在耐磨性、断裂强力、起球测试、耐汗渍色牢度等方面不断升级改造,一种环保编织席应运而生,业内称为“御藤席”,成为新一代凉席的主流产品,年产值一度达30多亿元,产量占到全国同类产品的90%以上。
冰丝席的出现让台州凉席产业再上新高峰,冰丝席是冰丝(聚酯纤维)与再生纤维编织而成,工艺有印花、绣花、提花等多种方式,相比之前的“御藤席”,冰丝席成品更加漂亮、时尚,辅以功能类纤维又可让席子具有功能性特点,如抗菌、凉感、防螨、除臭等,也更加适合空调房间使用,成为市场新宠,冰丝席的发展已有十余年时间,让台州真正成为以冰丝席、藤席为主的产业集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编织凉席之都”。但近两年来,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发展,南通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的纯化纤床单冰丝席、乳胶席等份额增加,抢占了台州产业集群同等价位的冰丝席市场份额,导致出现瓶颈期。随着电商、微商、直播等新的销售渠道模式的出现,也让台州产业集群目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以线上渠道/客户为主的企业,以线下实体渠道/客户为主的企业,线上订单业务量已占到台州整个产业集群50%以上份额,主要依托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以及各直播、社群团购等平台。
凉感、抗菌等功能软席在台州产业集群也较为普遍,凉席家纺化的特点在台州产业集群尤为突出,从上游的原材料、辅料,配套的加工工艺,以及下游的垂直零售渠道,都与家纺密不可分。如何保持“席”产品的独特性而不是与家纺同质化,成为整个台州产业集群面临的共同问题。
图片

宁波——从蔺草席到品质冰丝藤席的发展

浙江宁波,种草历史悠久,蔺草加工业发达。宁波是有实物可考的中国草席的最早发源地,河姆渡文化遗址挖掘出距今7000年前的草席残片,成为现存最早的席。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时代,鄞州先民已掌握蔺草栽培和编制技术,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宁波草席已出口朝鲜等国。南宋初1864年至1874年的十年间,鄞州共生产草席70多万条,行销全国,并外销日本、南洋和欧洲。1954年,周恩来总理指名宁波古林生产的"白麻筋"草席作为国礼,赠送参加日内瓦联合国大会的各国首脑。宁波草席,因此闻名中外。

1995年,鄞州区(原鄞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蔺草之乡;

2002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识认证;

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草编基地";

2011年,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中国凉席品牌之都”;

2018年,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宁波蔺草”为全国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

宁波是全国最大的蔺草种植、生产、出口基地,宁波从事蔺草业种植、加工的企业主要分内销和外贸。内销企业近些年受草席萎缩的影响,转型明显。在转型的过程中,宁波的部分凉席企业延续了蔺草席的特色优势,开发出草竹双面席、草藤双面席、仿藤草席等品种,加上冰丝藤席,从而形成了产业全链条。目前的宁波凉席产业现状呈现两极分化:一是依然坚持以草席为主的企业;二是以新型凉席冰丝席、冰藤席、藤席加工生产为主的企业。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线下实体渠道,在网销、电商、电购、直播等新渠道销售也不乏优秀企业。同时,宁波夏凉企业与家纺家居知名企业在OEM贴牌加工合作方面涉足较多,得益于宁波企业对精致工艺的追求、款式花型的讲究。
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宁波的企业更加注重品牌意识,善于做品牌战略规划,从品牌定位、品牌宣传和品牌维护管理等方面找到适合自身产品的营销策略,从而让宁波产业集群在全国的夏凉产业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中国凉席品牌之都”。

东阳——凉枕童席的特色产业带

东阳是全国著名的红木家具之乡,如今更是夏凉产品的特色产业集群,尤以生产凉枕、童席等小件产品广为业内所知。据了解,东阳曾是全国重要的草席产地,南马镇是最集中的区域。该镇夏凉产业历史悠久,从明末清初就开始席草种植、加工,距今有近300年的历史。草席盛极一时,而后竹席加工也走向巅峰,鼎盛时期,有近2000家加工户,从业人员近3万人,在全国凉席市场份额中占有很大比重。
近些年来,南马镇夏凉产业经历了转型升级,加工方式从手工到机械,加工规模从零散到集约,从单一的草席加工,衍生为竹凉席、藤席多品种加工,除传统的刮青竹席、中青竹席外,木纹席、炭化席也逐渐增多,加上物流优势,很多追求性价比的客户依然还会直奔东阳而去。经历了草席到竹席的发展,当竹席市场受到浙江其他产业集群的冲击产品优势渐渐失去的时候,东阳的厂家开始谋划出路,通过对夏凉产业的调研,很多厂家在寻找新产品突破点的过程中发现凉枕、童席等小件产品全国没有集中的产地,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与席子搭配而卖,很有前景。所以很多席商开始产品转行,渐成规模。
东阳的凉枕、童席小件产品,种类繁多、款式丰富。从传统的竹、草到现在时兴的冰丝、仿藤、麻布、牛皮等材质,都可以看到。有的厂家在产品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让产品更有特色:例如具有防蚊、防霉、抑菌、助眠等功能。产品价格高中低档错落有致,非常细分。更多厂家则以性价比为定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而这些专业生产凉枕、童席的厂家大多集中在南马镇东湖村,依托义乌便捷的物流网络,销售渠道遍布全国。

图片

调研总结:

此次调研对浙江主要夏凉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为全国夏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纵观国内席产业的格局变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内忧外患”,认清自我。

凉席行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忧”主要是传统席品竹席、草席逐年下滑,冰丝藤席类软席产品竞争激烈,辅料、人工等各项成本增加,但凉席价格较难同比提高,企业利润微乎其微。“外患”一方面是空调普及率越来越高,传统凉席使用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南通叠石桥产业带生产的家纺类席品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明显赶超传统凉席产品,凉席家纺化趋势愈演愈烈,而一旦凉席产品出现家纺同质化,浙江、湖南等地凉席产业集群优势便不复存在,势必会被南通家纺产业集群取代。
认识到行业的困局,有利于夏凉企业做好调整转型的心理准备。

2.普及席文化扩大凉席需求空间刻不容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成为家庭标配,凉席产品自身的凉爽功能性被空调取代,90后00后夏日睡席的生活习俗日渐消失,而未来一二十年90后00后将成为消费主力军,届时凉席的使用者将越来越少,加强席文化的宣传引导,可以唤起更多年轻一代对凉席产品的认知。从打造生态环境角度看,与重工业相比,凉席生产是环保型轻工业产业,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夏日睡席也是一种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空调病,符合国家提倡的低碳生活理念及双碳战略规划。多方面的宣导,会让消费者重新拾起对夏日睡席的认知,从而重拾对凉席的使用习惯。席出东方,全民睡席,全行业厂商同心,才能挽救席业于困境。

3.新凉席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

近年来,凉席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凉席的材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多变化,凉感、抗菌、抗病毒等功能的新席品日益增加,新功能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新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凉席的标准通常是参照纺织产品的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执行,家纺标准较之凉席而言,其中的技术指标并不完全适用。所以亟需对当下关注点较多的凉席制定技术性的标准规范,通过制定标准,完善和提升席产品的质量指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席产业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

4.“席纺”到“席居”,扩大产业空间。

席作为纺织业的鼻祖,保暖功能演变为家纺行业,凉爽功能成为凉席,仅仅从产品功能上看,凉席作为季节性产品的路将越走越窄。凉席家纺化是趋势,但家纺化不代表与家纺产品同质化,而是要保持“席”的特色。延长凉席的使用时间,三季席(春夏秋)、四季席(春夏秋冬)或将常态化;家居化是凉席不仅仅作为床品,而是可以在软装饰、家具等方面大力普及,更加突显产业集群的生产优势,引导消费者和市场趋势进入新席居时代。

5、拓宽销售渠道,迎接数字经济。

传统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下,以商场、超市、零售店为三驾马车。互联网时代,线上销售常态化,电商、微商、直播等渠道非常普遍,诞生了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各大线上平台。对于源头的生产型企业而言,传统渠道面对的更多是批发商,自身很难做到直营销售;线上各大平台诞生了一批平台商家,企业可以向平台商家供货,也可以自己操作运营。线下与零售商合作、线上开店卖货或将成为未来企业的销售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各种新媒体工具,对于自身品牌的宣传、产品的销售,都会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也是数字经济下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大的国际销售环境来看,外贸也可以拓宽销售渠道。凉席产品主要是以中国为主的东南亚国家使用,东南亚如印度、越南、老挝等国家使用的席品档次普遍偏低,东方席居的生活方式若向全世界普及,市场份额必将扩大,外贸国际化战略无疑对于国内凉席产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互联网的便捷,让外贸业务更加便利,如跨境电商为制造企业提供了与国外对接的机会。
新冠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格局为之而改变,国内各行各业也深受影响,凉席行业是传统制造行业的缩影。凉席的市场还在,消费还在,文化还在,提高产品品质、改进产品工艺、丰富产品功能,是全行业共识,席产品永不会消亡,将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纺协夏凉分会  2022年12月)


推·荐·阅·读


图片

中纺协夏凉分会二届三次理事会议在安吉召开

图片

凉感席的凉感原理及执行标准《凉感织物席》

图片

一篇文章看懂不同材质的凉席该使用哪种执行标准

图片常见的几种凉席的清洗收纳方式


图片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厦门召开


图片

夏凉席讯 · 目录
上一篇标准法规 | T/CTCA 13-2023《凉感织物席》团体标准下一篇数字中国顶层设计出炉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纺协家居夏凉用品分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